楚天金報訊 圖為:武漢中法可持續發展論壇現場
  文圖/本報記者朱娟娟 雷巍巍
  長江擁抱塞納河,黃鶴牽手埃菲爾。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武漢中法可持續發展論壇昨日在漢開幕。中法兩國政府機構、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共同論道“城市可持續發展”,併為中法生態示範新城項目出謀劃策。
  【關鍵詞:交通】
  建設有效的換乘樞紐
  交通問題成為昨日論壇關註的重點。如何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交通,與會的中外專家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副院長胡潤州說,在武漢,一些居住在三環線內的人工作在市區,甚至有很多人是跨江的,有的人要從漢口到武昌,有的人要從光谷到漢口來,這樣長途奔襲導致早晚高峰交通流非常大。他表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要建設高效率、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
  法國凱奧雷斯集團中國項目經理塞爾傑·克裡德里戈建議,發展公共交通網絡,要能夠掌握整個機動性的鏈條,不僅是物理上的融合。要實現便捷、有效換乘,方便乘客進行換乘,首先要建設有效的換乘樞紐中心。
  阿爾斯通集團客戶關係經理凱西·李認為,作為一個城市立體軌道交通的網絡,除了地鐵中心骨架以外,要加強有軌電車網絡建設,既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運力需要,又是清潔能源保護環境。同時,覆蓋地鐵不延伸的區域,提高地鐵網絡運量。另外,地鐵網絡除了有骨幹網外,還要有更多加密線。綜上所述,借鑒歐洲營運成功範例,結合公交、地鐵建立一個更加立體、多元化的交通模式。
  【關鍵詞:汽車】
  推進實施公共轎車共享
  城市個人交通在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中應該起到怎樣的作用?法國專家李雲龍說,如果僅用公共交通解決城市交通還是有點理想化,讓所有人放棄私家車在短時期內也不太現實。他認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是純電動汽車。但是,目前純電動汽車的關鍵問題是電池革命技術和充電技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無法突破。他認為混合動力汽車是一個較好的過渡方案。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教授黃妙華和武漢電動汽車示範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亮都表示,目前諸多私家車面臨停車難、停車貴的問題,目前在互聯網發展非常快,而且大數據背景下,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變化,發展公共交通值得肯定,應該大力推進配套轎車共享政策。
  據法國藝術橋咨詢公司總經理HeLu介紹,目前法國巴黎有3000多臺電動汽車供大家分享,它被設置在城區的集聚點、火車站,供市民使用。法國的一些專家理想中的交通狀況是:市民下班後乘坐公共汽車或坐地鐵,出了站有一輛共享的轎車,到了小區附近,有一輛共享的自行車可以騎回去。
  【關鍵詞:節能】
  制定更高的節能標準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能源資源的優化。昨日的論壇上,中法專家均認為,首先要做好規劃與計量,同時要制定更高的節能標準,並予以落實。
  武漢市發改委環資處處長田雁表示,武漢是正在發展的超大型城市,煤炭、天然氣、水電都要從其他省份轉運。武漢現在又面臨整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非常迫切。怎麼做好對能源的利用,包括對碳排放的降低,是值得關註的問題。
  法國威立雅環保集團能源項目負責人迪莫隊·普禾尼說,在匈牙利的佈達佩斯,政府把秸稈作為新的能源供農民使用,在中國也有這樣的項目,成功的關鍵是如何保證正常的原料供應。更有效的做法是,要讓人們不要忘記怎樣去收集工業排出來的熱能,比如說將排出的蒸汽等作為能源。
  法國專家尼古拉·尼介紹,在歐洲,有一些非常成熟的節能標準,其實中國也可以參照,然後根據國情或地方情況進行調整。希望中國能夠出台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節能標準。
  【關鍵詞:減排】
  合作建碳排放監測網
  昨日的論壇上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他叫菲利普·西亞,是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成員。他最近一直在關註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他表示,上世紀90年代,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2000年至2009年,增速達3.3%,2012年至2013年,為2.3%,2013年至2014年為2.5%。上世紀全球氣候增長0.9攝氏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應該是氣候變化的禍首。
  在歐洲大陸,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領域進行了很多監測研究。在巴黎大區周邊,共有6個觀測站,包括在埃菲爾鐵塔上面,二氧化碳的聚集度都能非常精確地計算出來。巴黎計划到204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0%。現在,美國洛杉磯等大城市都建設有排放監測網絡。“我們也會和武漢市專家一起合作,我們有這個計劃。”菲利普·西亞說。
  【關鍵詞:發展】
  維護城市的生態性
  在昨日的論壇上,中法專家一致認為,從世界範圍內看,城鎮化的浪潮推進速度越來越快,給全球城市帶來諸多挑戰,如交通擁擠、能源危機、氣候變暖等等。努力推進實現一個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具有社會包容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是全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法國城市設計UFO組織共同創辦人阿蘭·漢克表示,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中,城市應該是一個具有活力的狀態,而不是只是技術的機器。具有活力的體系,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他認為唯一的方式是能夠創造一個可持續的動力,把城市的品質提高到最高層次,以此來提高城市吸引力。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周婕認為,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第一位是維護城市的生態性。城市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生長期、發展期、衰退期。在發展期,自然生態沒有被破壞之前,首先要面對的是人類發展的問題,發展是第一位的。當人類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以後,生態環境成為人類發展的巨大制約。因此,要把生態城市放在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重要位置。
  (原標題:圖文:中法將在漢合建碳排放監測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77tsdr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